
水上奔馳——貢多拉
貢多拉又名“公朵拉”,是獨具特色的威尼斯尖舟,這種輕盈纖細、造形別致的小舟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。它一直是居住在瀉湖上的威尼斯人代步的工具。據說,7世紀時,第一任總督將這種船命名為“貢多拉”(1094年文獻首次提到)。
貢多拉構造原始而簡單,船體全是高檔木質,除了座位幾乎沒有多余的裝飾,與各種電動游船不可比擬,貢多拉配備有頂級的發動機和變速箱(實際上它是一種無機械動力的小船)。
小船的尾部,右側安裝一個船槳支架,船夫站立在左側不停地搖動槳板。要使小船隨時隨地保持平衡,搖得穩穩當當,需要相當高超的技術。聽說旅游貢多拉每年只招聘三五名新船夫。
貢多拉有大有小,小的是雙人情侶座,大的最多可乘六人。這種小舟一般長為12米、寬為1.7米。小舟的平底呈不對稱型,這樣可以較好地保持只靠一側單槳劃的船的平衡。貢多拉船夫現在只穿著一件帶橫條的緊身針織上衣,戴著一項草帽。過去船夫們的制服是很奇特和考究的。劃船的時候,船夫站在船尾上,有擱在彎曲的槳架上長長的單槳劃。這種小舟有兩個部位可體現工匠們的想象力,一個是自然奔放的船頭,很像15和16世紀用的六齒鉞戟。(每一個齒代表威尼斯的一個區),另一個是依奧尼亞式船尾。
“貢多拉”的名稱由來現已無從考證,可能源于希臘語kondyle,意為輕快小舟;或者kondoura,一種船的名字;也或許來自拉丁語的cymbula,即小船。貢多拉是由威尼斯的工匠按照古老的口傳工藝制造的,這種小尖舟古時候并不完全像今天這個樣子。
15世紀和16世紀的繪畫所描繪的那時的貢多拉比較扁平,船尾和船頭也不像現在那么高。船旁邊沿繪著鮮艷的圖案,有的還裝點著昂貴的飾物。名門貴族則以此炫耀門第、互相攀比。
1562年,威尼斯元老院頒布禁令:不準在尖舟上施以任何炫耀門第的裝飾,已經安裝的必須拆除,所有的貢多拉都漆成了黑色。唯一留下來供裝飾用的只有船頭的嵌板。結果,瀉湖一眼望去清一色黑色貢多拉與碧綠的湖水搭配得煞是好看。從前貢多拉的中間船艙還有一個可以活動的船篷,用來給旅客遮陽擋雨,有的船篷上面開有小窗和小拉門。后來這種船篷也消失了。
18世紀,這種威尼斯尖舟的形狀和大小會慢慢地固定到我們今天這個樣子(從前的貢多拉也有大船,好幾位槳手同劃)。
進入21世紀,貢多拉依然來往于威尼斯的河道上,但其數目僅是18世紀的二十分之一。讓人高興的是,像威尼斯圣特洛瓦索這樣的小船廠仍舊在制造并修理這種小船,使這種古老的威尼斯傳統得以流傳。
貢多拉素有“水上奔馳”、“水上法拉利”之稱。說起貢多拉,實際上就是一只單人搖擼的可以同時乘坐2-6人的小船,與中國江南的小木船和云南瀘沽湖的豬槽船有點類似,貢多拉在水上速度很快,因為它造型奇特,船體精美,內飾奢華,乘坐舒適,人坐在里邊有著坐在豪華轎車里的感覺。當然這種小船的造價也非我們國內的小木船可比,一艘貢多拉要2萬歐元,相當于15萬元人民幣,高昂的價格也是被人們稱為水上法拉利的原因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