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竹泓木船的分類及主要造船工序
千百年來,竹泓傳統木船歷經了近海漁船、農用船、內河漁船、商船、客船、貨船、官船、畫舫的歷史演變,如今的竹泓木船,種類繁多,形制多樣,用途各異。主要有以下5大類20種。
1、農業用船:小型農船、鴨船、罱泥船、秧船;
2、漁業用船:絲網船、搗網船、撒網船、張卡船、長魚船、披風船、老鴉船 、腳劃子;
3、交通用船:渡船、幫船、貨船、烏篷船;
4、特殊用船:官船、龍舟;
5、觀光用船:游船、畫舫。
整個造船工序主要分九個部分:
1、選料
選天然老齡杉木為材。一般選擇材質好、韌性強、無皮的湖南深山材,用其所造之船浮力大、能載重、輕巧靈敏而又堅固耐用。
2、配料、斷料
也叫放樣、下尺寸,斷料配料的尺寸依船體結構而定,以丈八小船為例:中艙六尺,艙口寬為四尺,船底寬應為二尺五寸,船幫高應為一尺三寸。大船、小船板厚都有一定的慣例,丈二到丈八的小船一般用10至14公分的木料,具體尺寸斷開以備用。
3、破板
祖輩全靠手工拉鋸,現今運用電鋸破板,依據所釘船只的大小確定板的厚度,一般大船板厚三公分半左右,小船板厚二公分半左右。
4、刨板
破板后,須用粗、細刨將鋸面刨光。一般先用電刨打底,再用木刨加工,按實際需要的長度、寬度、厚度、角度制成合用的板材。
5、拼板
拼板時,須先放好釘眼。要注意“長縫不對短縫”,然后將打好釘眼的木板用摻釘(一種大頭尖尾的鐵釘)拼接成船邦、船底和隔艙板。
6、投船
即組裝,一般是先將中艙底板與前后隔艙板進行連接,再將兩邊船邦與底板、隔艙板連接。隨后用麻繩、扒箍、拉夾、盤頭、走趨、尖頭剎等工具將船頭和船艄拉緊,與前后擋浪板連接。中間用“爬頭釘”、“扁頭釘”咬緊木頭,并用各種鋦加固接合部,使船的各部分形成一個整體。
7、打麻
這道工序對技術的要求極高,是防止船體漏水的關鍵,具體可細分為“碾灰”、“填灰”、“捻縫”、“打麻”、“封口”等步驟。
8、油船
是船板防腐的主要手段,分“上底油”、“罩面油”、“打曬油”三種。不僅新船下水前要上油,要使木船的使用壽命長,正常三四年應上岸修理上油,這樣最好的木船能用五六十年。
9、下水
新船油好經過一段時間,等桐油完全干透后就可下水。